養戒課程
養戒課程
感恩三寶的因緣,寺裡分享共修參閱的課程如以下影片,其中分享五位師兄師姐為此做深入的聞思修,經過觀世音菩薩允許公開與大德分享。
法師從在持犯得失中開示,傷害衆生的罪業,有舉例說例:工廠排放廢水,商人就把汙水往河川裡排放,有很多魚蝦暴斃,死的衆生,通通都算你的,這讓我印象深刻。因為我有一段時間在○○汙水組上班,我記得有天晚上好多廠排放廢水特別多,根本來不及消化,組上淹大水,因為是半夜沒人看到,溪邊黑黑的,組長開筏把廢水偷偷往南崁溪排,聽說下游有些魚蝦有浮起來,事後沒幾天,我就聽到組長請病假,上吐下瀉感冒,一個禮拜沒來上班,現在知道組長受生病果報。
法師在說教他殺部分時,我想起國小的時候,有一隻流浪狗,都在籃球場咬人家的球,最後把我同學最愛的籃球咬爆,我同學很生氣,回家拿一支尖鐵,跑來我家,告訴我他要把那隻狗給殺死,當下有阻止他,但我同學非常愛那顆藍球,因為那顆球是絕版,有美國球員簽名,所以他非常痛恨那隻狗,我竟同意他的行為陪他去,現在回想起來,好險那隻狗最後只有受傷,沒有死掉,自己現在想想,犯了教他殺,下品可悔罪。
自己最容易忽視見殺歡喜這部份,看電視或電影時,容易跟著劇情走,看到壞人 作惡多端,追殺男主角,博鬥之中希望男主角能逆轉戰局把壞人殺死,聽法師開示 後,才知道這樣也犯殺戒,現在會保護自己,謹慎注意。
之前打掃地藏纪念堂、大雄寶殿、祖師後面倉庫走廊,整群螞蟻,為了環境清潔,心起貪急用水沖洗,用肥皂水、香茅油,但還是看到螞蟻每天不斷來,難免會不耐煩起嗔心,可以去別的地方嗎?這樣會讓我又誤殺你們念頭不斷湧出。
嗔,生氣與發怒,不是善根之一。面對不可愛的境界起煩惱與攻擊。戒是防非止惡,當戒都無法抵擋自己的嗔心時,就要用對的方法去對峙,而不是用戒來抵抗不可愛境界。
面對螞蟻的不可愛境界,雖然內心知道自己不能犯殺戒,但是對於內心的嗔心無法調伏,最後本身散發的磁場還是非常剛硬,其實眾生都能感受到,對此他們也會非常厭惡你,就會產生更強的對立。
許多高僧大德的公案,都有提到這些祖師只要稍微通告或是起念想,眾生都自己就會遠離或是保持距離不侵害當事人。為什麼?就是眾生感受到祖師大德為眾生的給樂與拔苦的慈悲心,不是愚痴的愛染。
佛陀在教育弟子怎麼遠離蚊蟲,也是用焚香、拂塵來驅蚊,以免生病,但是只是驅趕而非傷害;佛陀的慈悲讓蛇可以安穩在旁不會咬人,這一切都是因為戒殺的因地加上慈悲心的展現。所以師兄本身殺業的因果一直都在輪轉,所以常常會有這樣的情境出現,更要加強慈悲心的力量,嗔心自然慢慢降低。
從不偷盜影片中,法師說的盜版的書籍和各種各樣盜版東西,及逃漏稅,都犯了偷盜和 犯戒的行為,因為這樣子的關係,讓我知道原來我以前到現在,一直有偷盜的行為。因 為開機車行的關係,機車零件,有分正廠與副廠,因為正廠零件比較貴,所以大部分的 人,零件維修,都是要用副廠,價格比較便宜。
還有前幾天,所發生的早餐事件,讓我現在才明白了,我也犯了偷盜和犯戒的行為,因 為東西不是我的,我按照了自己的想法,做了不好的規範。現在因爲看了影片法師的開 示後,才明白日後要如何保護自己不犯戒。
那對於貪嗔癡慢疑來說,慈和當下的心,犯了癡,不明白事理,無明。
盜戒的六緣具足則成立 | 開緣條件 |
|
|
犯偷盜戒的果報,
正果報:地獄、惡鬼、畜生道。
餘報:貧窮、共財不得自在(賺到錢卻不能守住) 。
現在社會更容易犯偷盜戒的法律關係,例如,借貸、賒帳、詐騙、背信...等等。尤其是當開緣條件一旦喪失,所謂的借貸就轉成犯下偷盜,此人此戒就破了。
此外,會有這些現象除了痴,更有貪在其中,才會反射性做出這些行為。
受五戒犯了邪淫罪,一般人以為沒有受戒,有這樣的行為以為沒事,其實同樣有犯,不會因為科技進步、時空的不同,因果定律而有所改變。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師父告誡大眾犯了邪淫罪死後入三惡道,在地獄中男抱銅柱、女臥鐵床之慘狀,光是想像感到淒慘無比。在世時功名削奪、女生未婚懷孕,徒增煩惱、破壞自身的名譽與家風。
現今大眾都比較注意青少年異性互動往來的規範及婚姻外遇等問題的譴責。事實上, 已婚男女的相處之道也是要注意的。影片中有提及非時-佛菩薩的聖誕日、懷孕之時、六齋日,而且非處(不是在自己的房間)。以上所述,現代人都不知道、容易被忽略,以為有正式的婚配,就可以隨心所欲,喜歡追求新鮮感、刺激(非處--不是在自己的房間),殊不知這樣也是犯了淫戒。
犯了淫戒與五毒中的「貪」與「癡」相應、牽引。好奇心的驅使與貪圖當下的感覺而無法自拔,不管是看過也好,自己有過的行為,一旦落入意識中很難拔出,而且積習 不易改變,能障聖道,身為受戒的弟子,引以為戒,阿彌陀佛。
為何邪淫戒與地獄道直接相應? 欲覺,也稱為欲想。一般都是因為欲境界忽然升起,然後心對於此境界的追求產生, 故稱為欲覺。當追求不成時,就會起恚(憤怒、反感、怨恨;恚是一種不善的心所, 是一種結)。欲加上恚,同樣依止於癡,所以此行為當下是三毒齊聚,產生結縛(煩惱)根本,牽動這一世與下一世苦報。
學習此戒,一定要先分出什麼是遠方便、次方便、近方便的界線在哪,才不會一下就 馬上犯了根本罪,就失掉此戒體。
⚫ 遠方便:動念頭。
⚫ 次方便:動身前往。
⚫ 近方便:共處一室,互相擁抱(屬於重中罪)。
《楞嚴經》裡面,佛陀說很清楚,再加上祖師的詳細解說,我們要先明白惑與業是創造娑婆的核心,「惑」就是代表「種習」為種子;「業」就是代表「現行」,換句話說 就是,由種子發生現行,產生很多的諸業。但是萬物眾生都是靠此欲產生性命,既然 性命依靠此習氣產生,產生強大的業力世界,就要知道這個習氣全仰賴珍貴的精血, 然而世人卻將此當成欲樂,是顛倒的快樂,而不斷累積淫欲習慣,其實就是耗散精血。所謂積淫成火,就直接會有大猛火光在心中產生,相應的是地獄相貌,死後直接招引業火,所以銅柱鐵床也是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另外,眾生對於欲有很直接的占有欲,所以婚前性行為也是在損害他人妻與他人夫,未來都是種下嗔恚種子在其他家庭中,一切都還是會回到自己身上。
「心口相違,言不稱實,說過人法,知違想說欲說他事,而誤說錯」。這是慈虹以往時 常所犯的問题,現在聽了法師開示,知道持犯得失重大,真是後悔莫及了。
以前自己會有心口不一、妄言他人、都在做表面功夫,偶而也会惡口怒罵,令他人傷心 不堪,這也是現在人最容易忽視的部分。
例如,回想剛參與早安部隊 時,在做寺裡的執事,心里就會有滴滴咕咕「還要反思檢討」,自己心中就很不是滋味。 後來經過淨純師姐不斷諄諄教導和薰修,自己明白一切都是心在作祟,是心在動念,現 今時時刻刻都在觀照己心,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終。
就拿這次觀世音菩薩指示慈虹要養戒、持戒,禮拜八十八佛拜,為期三個月,如今轉而 越拜越歡喜心。我想觀世音菩薩一定有祂的用意,也好讓同參道友們一個警惕,要時時 刻刻觀照自心莫忘初衷,「我們為何受戒、以戒為師」,如此才不辜負觀世音菩薩要佛弟 子在修的道路上了。
南無阿彌陀佛。
慢,是六種根本煩惱之一,屬於「惑」,所以算是一種「習」。要面對慢的習氣,最好的 方式就是看見「慢習」會得到怎樣的心中世界。
因為「慢習」的表現,就是尊己卑他,因此個性就會抬高很多、很多,這個心就會無形 往上流,不會停止下來,加上「我慢」屬山,可以想像一下自己的存在就像一座山一樣, 我執越強,這座山就越高。心的串習如水流,水流一直往上拍打很強硬的高山,這樣的 相貌就會不斷累積在這個人的心中,感招的地獄就是血河、灰河、熱沙、毒海......等等。 《地藏經》裡面提到的烊銅灌口,熱鐵澆身,就是指這類人要去的地方。
菩薩看見慢,就像看見痴水一樣,因為痴的關係,就不會想學習,即使學習都是屬於要強過他人的惡業。因此《藥師經》有提到,因為我慢會蒙蔽自己的心,所以不願意多聞, 這是一種障道。
想要對峙慢心,就要先知道地獄道的相貌,每天都要觀想這個相貌,才會明白「慢心」 造成多大的傷害,其中就會衍伸出妄語的破戒,不得不謹慎小心。
師父影片中關於酒戒的介紹,印象最深刻的的部分,是說明吸毒也是觸犯酒戒的一種。 在法院的工作中,接觸到未成年的少年案件類型中,不乏是吸食 K 他命。感覺 K 他命 這種毒品在校園裡的氾濫,應該是超出我們大家的想像。販毒者利用未成年人愛玩, 尚且無法完全自律的心理,可能一開始先以贈送吸食毒品的方式,讓未成年人卸下防 備,以試一點看看沒關係的心態,殊不知販毒者慢慢乘其對於毒品上癮,未成年人大 都沒有什麼錢買得起毒品,為了想要得到毒品,就很容易被販毒者控制而逼迫幫其做 事,有可能連犯法之事也得做。
談及沈迷的事物,現今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對於 3C 的沈迷。不只是未成年人, 連常常在指責未成年人不是的大人們,也是在充滿 3C 聲光中的被禁錮者。對於網路或 電玩,聲光與過程的刺激,往往會讓人深深陷入於其中,享受著畫面與聲音帶來的感 官刺激,而無法自拔。手機功能的更迭快速,導致小孩為了能享受到更新穎的功能, 欲買新的手機,跟父母要錢,父母不肯給而殺害其父母的案件,已然在現今社會不是 新奇的訊息。
對於酒戒,現在人很容易認為自己試一下沒關係,沒人看到、沒人注意到,試完沒事 就好的心態,以為可以淺嘗輒止,但往往如此就是陷入沈迷的開端。或者是,認為自 己可以禁得起誘惑,碰觸一點並不會上癮,但經常人的心不是那麼經得起考驗。身上 貪的習性浮現,有時得過且過,貪戀一時的快樂、快感,快感之下人很容易犯下大禍, 舉凡酒後亂性、吸毒產生了幻覺去傷人、跟父母要錢買手機未果而殺父母等,都可能 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現在人貪圖於自己想像的畫面與世界,而不願面對現實的生活,究其原因,有可能是 因為想能暫時逃避一下承受著的現實壓力,或者是根本心中無存有因果,覺得讓自己 沈淪在虛幻的世界裡,不會有不好的果報,又或是僥倖心態,認為自己稍微接觸到那 些會玩物喪志的的事物,能抵抗住誘惑,並不會沈迷抑或是對自己的身心有不好的影 響。
因此若是自己觸犯到酒戒,當下自己的心即是被貪嗔痴慢疑五毒中的「貪」與「痴」 所牽引,貪圖慾望以及是非不明。貪一時喝酒、吸毒或賭博,所帶來的快樂與快感, 以及以為自己接觸,不會影響到自己的身心,不會有不好的結果;輕微觸及不會沈迷。 這些即是「貪」以及「痴」,會遮蔽了人的智慧,還會帶來往生後下三惡道的業報。 慈芳合十
酒,成就惡業。一旦昏醉,什麼惡事都可以做出來,甚至五逆罪也容易犯。《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四十二,經文中提到佛陀的弟子「善來」,他已經證得阿羅漢,而 且還能降伏惡龍深得大眾禮敬,卻因為被供養一個發酵含有酒的食品,回程路上突然酒精反應,便昏倒在精舍門口,衣衫不整,器具亂丟,嘴巴還有食物沫。佛陀運用神 通化成草庵,不讓他人看見善來比丘的醜態,因此招集當時所有的比丘制定了酒戒。 佛陀說,身口意是三業之惡行,那麼酒就是這一切的根本,惡行的根本,升起罪的因緣。因為酒讓眾生不知道什麼是邪與正,迷失真並且追逐妄境,就會一直顛倒下去。 證得阿羅漢的身軀,都無法避開酒的傷害,更何況是一般凡夫?
另外,提供酒給不同身分的人,也會創造不同淺與深的罪責,從 非人‹畜生‹無戒人‹五八戒人‹出家未受具足戒‹具戒人‹具菩薩戒人。換句話說,提供 毒品,任何造成神經上成癮的物品給他人,也是同於此罪責上的深淺問題。《正法念處 經》卷七,講到很多地獄相,大吼處、普聲處、髮火流處、殺殺處、劍林處,這些都 是跟酒有關的地獄,尤其在已經受戒的人前,逼他們喝酒或是讚嘆喝酒的好處,死後 要墮落的地方。
因為佛陀在不同的經文裡面都會提到飲酒的過失,祖師整理全部的相關內容於《大智 度論》,提出酒有 35 種過失,是佛陀親自跟在家居士的補充。 此三十五種過失,大致可區分五個面向,整理如下:
(1) 屬於財物事業方面,有 3 種: 現在財物空竭;應所得物而不得,已所得物而散失;種種事業,廢不成辦。
(2) 屬於身體方面,有 4 種: 眾病之門;身力轉少;身色壞;身壞命終,墮惡道中。
(3) 屬於生活倫理方面,有 20 種: 昌訟之本(常常訴訟);醜名惡聲;不知敬父;不知敬母;不知敬沙門; 不知敬婆羅門;不知敬伯、叔及尊長;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 朋黨惡人;豨遠賢善(遠離善知識);作破戒人;不守六情(無法控制情緒表達); 縱色放逸;貴重親屬及諸知識,所共擯棄;行不善法;棄捨善法; 明人、智士所不信用;若得為人,所生之處,常當狂騃。
(4) 屬於人格心理方面,有 5 種: 裸露無恥;伏匿之事,盡向人說(私底下不好的事,到處跟他人說); 醉為愁本;無慚無愧;人所憎惡,不喜見之(人看到你都不怎麼喜歡)。
(5) 屬於智慧方面,有 3 種: 覆沒智慧;遠離涅槃;種愚癡因。
這一切都是癡所衍伸的現象,所以這個人內心本身就會抗拒,無法接受聽聞正確的任 何資訊,這就是佛陀說的「迷真逐妄」。寧願依照自己的感覺走,認為喝酒是正當的行 為,但是卻沒想過人的身體最後都是會老化,尤其神經系統最容易衰敗,加上依賴長 期成癮習慣的刺激,使人變得更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造惡業也更加容易。